體驗沉香之美-沉香創作系列


        沉香創作自古以來就有非常多的藝術品留下,其中最主要還是以雕刻為主要創作,由於古代沉香資源多,不論材質、大小、結油等,都與現今的沉香無法對等比較。

        所以自古許多沉香雕刻物件,都是一流好料或沉水料與現今的數量早天差地別,許多知名的古董沉香雕件,在國際市場拍賣會,經常幾億天價拍出,可見其收藏家對於沉香等古董雕件還是非常喜愛的。

        沉香雕刻有一定的喜好者,但每人喜愛的類型還是會有所差異,喜歡天然造型的沉香還是大有人在, 現代也有人結合沉香及珠寶去創作,或搭配黃金等去勾勒出另外的意境等。

        由於沉香樹要結香,其樹必須受傷後才有機會結香,由於受傷成因太多,使得有諸多的沉香造形,未經人為雕刻,就讓大自然的力量創造出非常特殊及其優美的造型,所以常被稱之為天雕,像這類型的沉香,不用雕刻就早已是天然的藝術品。

        以工作室這類型的創作,對於沉香與藝術如何結合也有著不同想法,主要和現今的野生又有型的沉香枯竭嚴重,已不忍再破壞有關,而利用其天然的造型配合一些創作,讓原有的沉香更有特色,有時反而形成另外一層的藝術,同時也不會傷害到沉香本身,也是種二全其美的想法。


         這件沉香創作,是個人佛像系列中的第一件,作名為靈山說法。使用的是泰國黃土沉香,落款是寫個人皈依法名傳學。

         早些年個人曾去印度數次,有一次是專程朝聖,當時到達佛陀曾經說法的現場,也就是靈鷲山 ,該山因為有形似鷲鳥的山石而得名, 漢譯的佛經則按音譯而稱之為「耆闍崛山」,是佛陀在世時重要的法場之一。佛陀在靈鷲山宣說了許多重要的大乘經典,諸如「妙法蓮華經」、「大集經」、「寶積經」、「無量壽經」、「觀無量壽經」、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」等。


        這件沉香創作,是個人佛像系列中的第二件,使用的是泰國黃土天筍沉香,落款是寫個人歸依法名傳學,佛像底部的黃布是印度正覺塔請回來的佛衣,象徵土壤的部分是用沉香粉舖底,整體看起來像是佛在岩壁前靜坐的意境。


        以下這件沉香創作,是個人佛像系列中的第三件,這作品名為佛與神木。使用的是泰國黃土扭根沉香,落款是寫個人皈依法名傳學,佛像底部的黃布是同樣印度正覺塔請回來的佛衣,象徵土壤的部分是用沉香粉舖底,整體看起來像是佛枯樹下前靜坐的意境。

        不過件作品,有著更深遠的因果故事,名為琉璃王的復仇,也是多數佛教徒都知道發生在佛陀時代的真實故事,而這類故事,又稱之為公案,在佛教典籍裡有為數不少的公案,講述非常多曾經發生過的歷史故事。

       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舍衛國時,波斯匿王的次子琉璃,於二十歲時領兵將父王罷黜,並且殺死了兄長祇陀太子,自立為王。

        有一惡臣名為耶利,告訴琉璃王說:「大王,當初您身為皇子,到迦毘羅衛國學習,曾受到釋迦族人的辱罵。那時,大王曾發誓說:『若當上國王,必報此仇!』現在我們兵強馬壯,正是報仇的時候。」於是琉璃王在惡臣的佞言鼓勵下,便帶兵攻伐迦毘羅衛國。

        佛陀聽到消息後,雖然知道這是迦毘羅衛國人民共業的果報成熟,但為了祖國人民,他還是想要克盡心力。於是佛陀獨自來到琉璃王軍隊必經的路上等待,並且刻意在路邊一棵枯樹下靜坐。

        琉璃王遠遠地就看見佛陀,心中雖然百般不願,還是勉強下車頂禮佛陀。琉璃王問道:「佛陀!這前方不遠處就有枝葉繁茂的大樹可以為您遮陽蔽日,為何您要選擇在這棵枯樹下打坐呢?」佛陀回答:「你說的沒錯,但是親族之蔭,更勝餘蔭。」琉璃王聽出佛陀的絃外之音,深受感動,心想:「以前國與國爭,只要遇到沙門就會退兵,何況今日是遇到佛陀。」琉璃王因而帶兵回國。

        就這樣連續三次,只要琉璃王準備帶兵攻打迦毘羅衛國時,途中一定會遇到佛陀端坐在枯樹底下,所以琉璃王都只好下令回兵。但是到了第四度出兵時,佛陀知道釋迦族共業的果報是無可避免,所以也就不再阻止。他對迦毘羅衛國的人因不懂得懺悔覺悟而招感今日的劫難,深表惋惜與憐憫。


        這件沉香創作,是個人佛像系列中最大一件,重約1330公克,作品名為大願地藏,使用的是富森黑土區倒架沉香。

        在整理這塊香時,內部有一半的土痕還在,當中有許多其他植物的根已經長滿這塊香的內部,清出的黑土不少,有些黑土就當成這作品中樹木的土壤,整件作品用的是日本枯山水的造境特色,而枯山水是不引水入園、純粹以白色砂石表現水、石頭表現山,使這件沉香充滿了日式禪意的感覺,這件用的白色砂石,是從印度恆河請回來的金光明砂,並持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咒加持此沙數百遍,而純銅的地藏王菩薩是台灣早期做的老件,裡面為空心,正好可以裝臟,裝臟內容為,地藏菩薩本願經、寶篋印陀羅尼咒、甘露丸、佛教七寶及頂級合香填實,最後封底。

而最後面幡布是自己題字,黃布的地方是在印度正覺塔供養在釋迦摩尼佛等身像上的袈裟,所請回來的。


這件個人沉香創作,名為(秋紅)這沉香型態如高山峻嶺一般並帶著一種強烈蕭瑟與落寞感,前方放了一株盛開而艷麗的紅花,讓這件作品產生了繁華與落寞極大對比,也成為了可以細細品味,反悟人生的沉香藝術作品。


中間雕刻是老加里曼丹沉香雕件,但雕刻家並非本人,這件只是受人之託,希望我能將這件老加里沉香雕件融入自然當中,使這件雕件更有寫實感,所以應該也不太算是個人創作。


天底下最奢侈的天然野生造型的臥香座!

這件來自星州系最頂級產區,野生汶萊重油老料沉香,自然天生的造型,剛好有二支腳,其上端內凹的的造型,用來當成臥香座非當適合,其結油豐富,有時刮一些屑屑用來品香,剛好一舉二得,這件重49.68公克,天雕造型,又兼臥香座及煎香料功能,在市面上實在是少之又少,有機會的話歡迎𦲷臥工作室鑒賞!


其實對於沉香,或創作有興趣的朋友,不妨可以試試,有時說不定一件得意作品就成功了,雖然這篇介紹,個人的創作沒有全部在上面,因為有些創作沒留下照片,所以沒法放上來分享,不過創作其實是很有趣的事,因為生活中許多事被制約著,生命過程也不一定能事事所願,不過創作可以很天馬行空,也可打破制約的傳統,或許在過程中,有些生活中的煩腦,因為專心而暫時忘卻,也是一件好事。

註:部分沉香創作,已蒙有緣人收藏。